close
▍在論壇發端‧自由踏入與踏出的新世代詩人(2000~2010)
 .
◎蘇紹連
.
今天絕對是一個網路的時代,新世代詩人絕大多數是在網路誕生,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台灣網路的詩論壇只有「吹鼓吹詩論壇」,雖然尚有「喜菡」和「楓情」兩個綜合性的文學論壇可以相輔,但跟大陸比起來也實在少得可憐,台灣年輕詩人要在網路獲得矚目與評賞,並且看到與平媒詩壇同步進展的潮流,也唯有踏入「吹鼓吹詩論壇」成為會員,在論壇裡接受「洗禮」,歷經一段時間的琢磨,踏出時才能閃耀著鑽石般的光芒。
.
#建構新世代詩人的詩學論壇
.
「吹鼓吹詩論壇」(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index.php)是一個大型的作品發表與討論的園地,於2003年6月設立,其前身為2002年設立於hinet的「台灣詩學網路投稿版」,再其前身為1998年設立的「現代詩島嶼」網站所附的「談詩坊」討論版,後來「談詩坊」討論版併合於「詩路」網站。這樣的歷史陳述著詩壇的一個聲音:「我們需要一個可以自由發表與討論的園地!」而「吹鼓吹詩論壇」做到了,並且成為台灣新世代新勢力的網路詩社群代表,目前會員註冊人數在幾次淘汰刪減後,至2010年4月20日止統計有3228人,註冊者老少詩人都有,我發現到海外著名詩人林泠也來「吹鼓吹詩論壇」以另一筆名註冊,並與年輕詩友對答論詩,甚覺意外與驚喜。
.
在2003年間,踏入「吹鼓吹詩論壇」的新世代詩人,從論壇的記錄裡看,最顯著的幾位是:廖經元、林德俊、陳思嫻、陳牧宏、劉哲廷、印卡、曾念、楊佳嫻、許赫、曹尼、銀色快手、鯨向海、紫鵑、李長青、陳雋弘、楊宗翰、王浩翔、曾琮琇、莫方、阿鈍、丁威仁、冰夕、然靈、林達陽、廖之韻、莫傑、負離子、謝明成、達瑞、liawst(阿廖)、kama(羅浩原)、王宗仁等人,這些原已在pchome新聞台非常活躍的詩人,瞬間一起湧入「吹鼓吹詩論壇」,除了陳牧宏、印卡、曾琮琇、謝明成、林達陽五人出生於1980年之後外,餘皆是1970年代間出生的新世代詩人,在當時即為「吹鼓吹詩論壇」的主力會員,廖經元是「吹鼓吹詩論壇」主版「分行詩版」的版主,劉哲廷是「圖象詩版」的版主,李長青、王宗仁和曹尼是「散文詩版」的版主,陳思嫻是「原住民詩版」的版主,然靈是「地方詩版」的版主,楊宗翰是「現代詩史版」的版主,而鯨向海、楊佳嫻、林德俊、阿鈍、liawst(阿廖)、kama(羅浩原)、銀色快手七人則分別開設個人詩版,其中鯨向海的「男子漢詩版」後來改為吹鼓吹詩論壇上一般的發表版,接納會員的詩作發表。現今這群1970世代的會員們踏出吹鼓吹詩論壇後,已成為詩壇新世代甚具影響力的主力詩人了。
.
#遊走於網路詩論壇裡的場景
.
接下來,1980年後出生的詩人呢?2004年起於吹鼓吹詩論壇註冊的會員一直快速增多,吹鼓吹詩論壇變成愛詩人口的聚集重鎮,尤其是年輕的詩愛好者、寫作者,紛紛冒出新面孔,連國中生都上吹鼓吹發表詩作,甚至會跟大家一起賞析討論。為了因應這個需求,吹鼓吹便開設了「大學詩園」和「少年詩園」兩個詩版,並由學生擔任版主,自行管理版面,前者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園地,後者為高中生和國中生的園地。在這兩個園地裡,許多1980年後出生的會員踏進來了,例如:波卡、崎雲、廖亮羽、顏良宇、哲明、余小光、何蔚翔、陳若詰、一靈、牧淵、波戈拉、夏木、孤宿、巫時、廖建華、黎謐、廖大期、天涯倦客、木霝、羅毓嘉、彩曈、楚盼、翁盟堯、洪啟軒、海揚、于泮、欣生、墨明、浟瀲、千朔、圻圻兒、古閔吉、蘇家立、予梒、洪書勤、寒木、樵野、飆楓、苗林、婠玥、蒼狗、禹嘉、藍丘、李東霖、雨虹、陳允元、淺雲攸、涂沛宗、尹宏燈、吳昇晃、猖狷、穗含月、櫺曦、鈦元素、劉治平、淵穆、絆小月、莫雲、鵰月等等,他們出入「吹鼓吹詩論壇」龐大詳細的分版版面,認識了詩的各種類型,如「分行詩」、「散文詩」、「圖象詩」、「組詩」、「俳句小詩」、「隱題詩」、「超文本詩」等,及題材的多樣性,如「政治詩」、「史詩」、「情詩」、「同志詩」等等,見識到繁花似錦的詩貌。吹鼓吹詩論壇的場景讓這群新世代愛詩者大開眼界,比起獨自在國文課本或圖書館摸索現代詩是什麼,看得更多更廣,更快速而容易的吸收與消化,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也加入版主行列,學習如何時評賞並與發表者互動討論,使他們的詩藝快速的成長。有許多人因而結識,並組成了「風球詩社」出版詩刊、推行詩展,其表現的活力與熱力比起老詩社更有衝勁。
.
#發現逐漸塑造中的新世代詩風貌
.
在吹鼓吹詩論壇裡,詩創作不是封閉式的行為,而是開放式的,大家在批評及修正的討論中找平衡點,發展個人的詩作特色,由於開放,個人走什麼詩風很容易被識出,若有因循模仿或雷同者立即遭受批評,在這樣的成長環境裡,這一批網路論上的年輕詩人已逐漸在形塑自己的詩風貌。這其中可以發現幾個特點及代表詩人:
.
一、 語言精細而綿密的陰性書寫
.
莊仁傑(1979年生,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曾獲耕莘文學獎、花蓮文學獎等)的詩作語言獨樹一幟,他大規模的描寫「死亡」「離別」「失去」等議題,詩中充滿著急促的、破碎的、或是一連貫具有壓迫性的,以及製造一些鏗鏗鏮鏮的聲音,給人一種迷幻如咒語的感覺,語言是精細而綿密的,例如其詩作〈粉紅色〉首兩行「只是舔乾一顆軟糖便粉紅色我的舌頭和臉頰/吮聲也許是很薄很薄的夕陽抽長罐頭氣泡的空曠」,單單兩行就揉搓著許多詩意的轉折,而這麼細膩柔軟的句子也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男性詩人之手。
.
二、簡單語言中「病態書寫」的書寫
.
許耀云 (筆名阿米1980年生,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現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學生)是一位用生命創作的年輕詩人,她說她的筆纏繞著她的生命而活,創作總是越過痛楚而湧出,詩除了可以喚醒她自己外,也因為她的深處和讀者的深處是相通的,更因為她用的詩語言極其簡單,讀者很容易跟著她的詩到達她想去的地方。她對於「病態書寫」很感興趣,有不少詩作呈現這樣的面向,寫醜的或病的都沒關係,她認為這樣的詩就是她的靈魂和生命之貌。她的詩作〈療癒〉,用這樣的語調與意象:「我曾是頭貓/後來全部變成病態灰」、「無痛我冬眠了/分秒不再落下/沒有筆,也沒有墮落的手」、「待在父親盒子裡,打扮得體/並讓日子規律」書寫出一種病懨懨活著的狀態,這即是她所要的詩作風格。
.
 
三、「遊戲性」與「小說性」的書寫。
.
黃浩嘉(筆名喵球,1982年生,文化大學中文系創作組畢),他在創作時經常想著:「這樣寫不是很有趣嗎?為什麼沒人這麼做呢?」能夠這樣想,就表示他的詩作有兩個特色:「有趣」和「獨特」,所以他在論壇發表的詩作常引發驚豔的讚嘆;他受到小說家鄭清文先生的啟發,在創作時重視「節制」二字,認為這樣才能夠讓作品更加「誠懇」。前者的「有趣」,故使他的詩充滿了「遊戲性」,後者的「節制」,是在創作時做到形容詞的節制、意象的節制、技巧的節制。他在意小事件的書寫,傷害與困惑的感受,故而有鄭清文、黃春明等小說作品的風味,此為一大特色,若能運用於「小說詩」的創作,將會開拓出現代詩的另一種版圖,因為他知道汲取小說的優點是在於必須說出一個足以表現作品詩意的情節,故而邀請他為詩論壇主持了「小說詩」版。
.
四、關注現實生命的人性書寫
.
陳孟崗(筆名蒼狗,1983生,世新大學中文系,國中國文老師),曾得苗栗夢花文學獎、屏東大武山文學獎等獎項,他力求自己的作品能深入淺出,做到深刻卻不艱澀,詩的結構務必嚴謹而不鬆垮,故而出手的每一首詩很少失誤,語言的錘鍊都能達到一定的水準,詩行間不時散發出耀人的意象亮點。他關注現實生活的每一事每一物每一人,故其主題的抉擇甚多、書寫面甚廣,尤其對悲慘的生命充滿了人性的關懷光澤,他有一首〈祝我生日快樂〉詩,書寫外勞在台灣異鄉書寫對自己生日的祝福,叫人感到悲涼,還有一首詩〈用湯匙把我刮回家〉,詩中「關於我的棺木將是透明的果醬瓶子/宛如一枚甜蜜的炸彈/從數萬英呎高空讓我自由落下吧!」這樣的描述,對戰爭暴力的指涉與對母親的呼喚相互並置,張力極度撐開,頗令人震撼。
.
五、探討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書寫。
.
宋尚偉(筆名苗林,1989年生,南華大學文學系一年級,風球詩社創社社員),去年還在高中就讀時,即榮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及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新詩獎,他的詩作有深厚的哲學意味,尤其在人的心理層面多所著墨,並把自己人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所有寫進詩內。在像他這樣年紀的年輕詩人群中,他的詩作特色雖是「厚度」和「深度」,但他的語言卻以直白的敘述引導思考,像〈為了一種痛楚歌唱〉詩裡這樣的句子「沒有睡眠的夜晚,沒有離散/沒有歌聲的雨日,沒有生命/沒有短暫的永恆,沒有希望」,流暢的排比句法,層層疊疊的轉折辯證,能讓讀者自然而然的進入他所想營造的詩氛圍裡。
.
 
六、再創新形式及新意象的書寫
.
蘇子軒 (筆名鈦元素,1994年生,就讀臺北市立蘭雅國中),他是一個文學素養甚高、才華洋溢的少年詩人,只有十六歲,就榮得台北市第四屆青少年文學獎的新詩與散文雙首獎,去年踏入吹鼓吹詩論壇發表詩作,立即擄獲大家的目光,幾乎被驚為天人,進而擔任「少年詩園」的版主。他喜歡以文字排列實驗詩的形式,創造了許多圖象詩的可能,他的語言文字較偏向冷調,把情感內斂化,透過具體的形物做意象處理,運用較多的形象思維來書寫,表現上非常鮮明生動。他的詩作一首首的發表,也一首首的創新了形式和意象,這樣的創作能量與質量足夠向年長於他的新世代詩人挑戰。他的詩還有許多動人的因素,尤其是詩中的意象元素能兼顧到象徵意義,例如〈慈母—致Y〉一詩,除了運用「針」、「線」、「剪刀」來相對於「衣服」的作用外,其更深層的意義及情感象徵是把親情與愛情連結,讀到詩末幾行:「我只會輕聲責備,並且淡淡回笑/手中的剪刀把信紙和嘴唇/都剪開,跟那些未竟的吻一樣/宛如蛇莓,或者含羞草/只是蜷縮成一根針」,羞澀的情感原先只是像蛇莓或像含羞草,但最後卻蜷縮成一根針,這是敢或不敢面對象徵親情與愛情般的「衣服」?留予讀者許多想像空間。
.
綜觀以上六種新世代詩人的創作風貌,其形成因素,除了是詩人自己獨特的生命情調表現外,還受到平面及網路詩作之閱讀的影響,而在網路詩作發表的場域裡,尤以吹鼓吹詩論壇龐大多樣的詩版建構,讓這群後起的新世代對詩的眾多面貌一目瞭然,也任由進出詩論壇,進行觀摩、吸收與抉擇,去衍生自己所要走的詩風,他們在詩論壇裡互動討論,擦撞火花,沒有空間隔閡,也沒有時間限制,每天無時無刻,都有來自台灣、大陸及世界各地的華文詩愛好者登入,一起論述詩作和交換創作心得,他們比起前幾個世代的詩人們見識得更多,成長得更快。吹鼓吹詩論壇這個平台,有如在「星光大道」及「超級偶像」的選秀節目,個個新人大展才藝,詩潮如此沸騰興盛,讓我們絕對相信有更多的詩壇新秀,會不斷地冒出來,不斷地給詩壇帶來更多的新作品。
.
─刊於2010年6月《文訊月刊》
.
arrow
arrow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