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詩跨界】影像 (32)
- Jul 17 Sun 2016 08:17
《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目次
- Apr 14 Tue 2009 23:01
爐與摩托車騎士之關係
- Mar 27 Fri 2009 08:11
2009年沙鹿電影藝術館閱讀電影賞析系列專題講座(免費參加)
【2009年沙鹿電影藝術館閱讀電影賞析系列專題講座】
協辦單位:味丹文教基金會、沙轆文化協會
- Feb 05 Tue 2008 09:54
海邊‧蘇紹連作品
〈海邊〉一詩為聯副配合台北詩人節〈活版自由詩〉創作徵稿而作,此一創作形式有相當多的詩人參與,更而有詩人初惠誠為此而進系列創作計畫,可謂詩壇首見,目前詩作貼於《吹鼓吹詩論壇》「系列組詩」版,網址: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viewforum.php?f=86。
我這一首詩發表後,得到青年詩文作家薛人傑先生的解讀,頗有意思,其文發表在他的個人部落格《虎跳跳。草食性。彩色截角》http://www.wretch.cc/blog/quendi&article_id=4921969,不妨一起讀讀。
[讀詩] 海邊|蘇紹連 跳跳試解
一般跟海洋有關的味覺感官多半是鹹,若物質化則以鹽或淚來比喻,但是
前兩行以「種在檸檬裡」頗為新穎,同時也呼應詩末「好酸的鼻子」。除此
之外,海邊究竟跟檸檬何干?首先去掉時空脈絡,一般來講對於海邊的想像
- Jan 30 Wed 2008 13:57
無形而去‧蘇紹連詩作
- Dec 25 Tue 2007 21:12
台中舊酒廠孤寂攝影百幅連載
〈詩人攝影有約〉
攝影地點:台中舊酒廠
時間:另作約定
集合地點:台中火車站
休息地點:台中卡車斯基家
以上好像是攝影團體的活動,其實不是,是這樣的,卡車斯基家離台中舊酒廠不到100公尺,假如你要來詩聚,不妨到舊酒廠走走,那裡廢棄的廠房在傍晚變得很頹靡,百年孤寂的蒼茫感會讓你無法自拔,無法自詩中逃頓。
- Nov 30 Fri 2007 14:21
【小黑吉亂亂畫】後現代觀滄海
- Jun 24 Sun 2007 23:06
沙鹿玉皇殿門下沉思者(四幅)
- Jan 28 Sun 2007 22:20
碧潭魚釣四幀
記得是一月八日和九日吧,我在台北度過了截然不同的兩天。首日上午,我從沙鹿搭火車北上,中午到達台北火車站,隨即乘捷運到昆陽站,出站走到昆陽街7-11便利商店,等候與一位女詩人首度會面,等到約定的兩點卻不見人影,只好踅回捷運站,在那裡看捷運的路線,轉身之際,忽然見到另兩位熟識的詩人,坐在角落,我立即趨近,握手問好,瞬間,那位女詩人提著一個籃子如仙子般出現在一旁,籃子裡有各式點心小吃,還有紅酒,她說:「走,我們四人去野餐。」然後我們沿著昆陽街走到南港公園,找到一片廣闊的草坪,圍坐著野餐。天氣變得甚好,陽光覆蓋在草坪與我們身上,宛如莫內的一幅油畫,人的最後一絲光影尚清晰可辨。四點半,詩人們心中有事,就各回自己的家,已經黃昏,我一人再搭捷運去市政府,坐在市政府對面的樹下,想著一個年輕詩人,等天色昏暗後,去101,一路走,一路按著相機拍攝城市景象。夜近八點半,我又回到昆陽站,一個人去找沒坐過的市內公車,在站牌下問了同時等車的人,到內湖搭哪一號的車。終於車來了,我到內湖去。那夜,就在內湖過到天明。
(以上流水帳似的記敘,只為交代當時的行縱,並做備忘,將有一首詩誌之。)
相機:奧林帕斯740uz
- Dec 22 Thu 2005 09:44
因為洛夫的緣故
因為洛夫的緣故,不要去問風,我的身體在哪裡。
──詩學淵源回憶
相機:Olympus 740uz
地點:中市孔廟
日期:12月17日
攝影:卡車斯基
- Dec 18 Sun 2005 22:09
孔廟裡的沉思(附相片10張)
12月17日上午8時半,我因事到台中體育場,14日夜帕華洛帝世紀告別巡迴演唱會的場面,換成了中國醫藥大學校慶運動會,操場跑道各系班繞場一圈,然後排著隊伍面向司令台,中央站著的校長黃榮村,是我七十年代曾經同為「龍族詩社」的同仁,他曾是詩人,曾是教育部長,現在是大學校長。
我發現天氣難得的好,陽光讓景物亮麗,正好我隨身帶著相機,聽台上人物講話,不如過過拍攝之癮,但這樣的場面太亂,我也不適合這樣的紛雜,心想隔條街就是孔廟,不如到孔廟靜靜思考,過去的年少詩情如何沈澱成今日深海中不見天日的黑暗。
一見孔廟入口的大門,不禁記起子貢之言:「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意謂孔子學問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進,並無捷徑。
學詩亦如此,「不得其門而入」常是初學者困擾的問題,然而,已經身在其中的詩人,有幾人能「得其門而出」呢?今見有不少鑽營其中的詩人,.....(後略,不宜貼出,請諒。)
- Dec 16 Fri 2005 16:07
草原童年風/童年往事
- Sep 15 Thu 2005 10:35
科博館二小時記影
後來,我又開車。很沒趣,無聊,茫然,不禁詰問自己:這是什麼生活?還在擔心編輯的事嗎?出來了,就忘記那些事吧!車子又回到中港路,到了博館東街,方向盤打右,就轉到科博館,停在一家布穀鳥作文班前的路旁,拿出一粒饅頭,並去買了一罐水,然後走到科博館階前,兩旁荷池尚有小荷花開放,這時已接近十點,一群群身著鮮艷制服的幼兒由老師帶隊走出來,老師向我說:週三9~10時科博免費開放,所以他們來看免費的。
昨日早晨,我又開車前往台中,中港路,英才路,學士路,五權路,民權路,繼光街,綠川東路,民生路,自由路,最後車子停在大同國小圍牆下,圍牆上油彩繪製的抽象畫,奇妙的線條穿來穿去,就像我的心情。然後我走過台中舊酒廠,到第三市場,買了三包十五粒芝麻饅頭。我走到綠川岸旁,鐵道下的一排違建老屋就以支架撐在川流上面,原來一些台灣的老生命就是這樣撐著。
後來,我又開車。很沒趣,無聊,茫然,不禁詰問自己:這是什麼生活?還在擔心編輯的事嗎?出來了,就忘記那些事吧!車子又回到中港路,到了博館東街,方向盤打右,就轉到科博館,停在一家布穀鳥作文班前的路旁,拿出一粒饅頭,並去買了一罐水,然後走到科博館階前,兩旁荷池尚有小荷花開放,這時已接近十點,一群群身著鮮艷制服的幼兒由老師帶隊走出來,老師向我說:週三9~10時科博免費開放,所以他們來看免費的。
免費的,免費的?免費的!許多藝術都死亡在免費的觀眾眼裡,一次免費,兩次免費,到第三次,藝術便死亡了。前兩年中央不再補助刊物時,某些藝文刊物便死亡了,某些刊物同仁因經費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什麼政府不補助?為什麼讀者又想看免費?那麼藝術成品製作的經費誰來負起?創作者嗎?很多詩人想出版詩集,為什麼少有出版社要給予出版?
我坐在科博館後草坪的石頭上,以一粒饅頭和一瓶水當作午餐充飢,那裡有一隻恐龍的模型,我想牠已餓了好幾世紀。樹幹上有一隻小蜥蝪瞪視著我手中一半的饅頭,而電線上的麻雀亦繞躍不散,我說:免費的,撕碎的饅頭屑,拿去吃吧。
- Sep 03 Sat 2005 22:26
東海大學理想國藝術街陽光
忙了一整個月的編輯事務,心想若再不出去透透氣,會悶死在書房裡的電腦螢幕前,所以今日早晨八時,無論如何都要脫離編輯夢魘,就約好本期創刊號封面攝影作者,一起到東海大學理想國藝術街,捕捉影像光影,並曬曬毒辣的夏日陽光,殺死許多無形卻糾纏於身體暗處的細菌。
一上午的影像收獲不少,封面攝影作者的單眼傳統相機添換了兩卷底片,我用的是數位相機,亦耗完了電池。今夜檢視拍攝成果,賞心悅目,心情好得太多了,先貼一張在意象轟趴密室,讓朋友們欣賞,過幾天再刪除。其他的相片若有可能,就慢慢在《凝視影像部落格》發表。
感謝封面攝影作者的指導。
- Jun 21 Tue 2005 11:37
車隊菸槍
- Jun 20 Mon 2005 16:28
致鴿子兄弟
有一種動物從遠古時代就被人類賦予了許多神聖和美好的想像,寄託了人類對情感的追求和幸福的渴望,不管快樂還是悲傷,它總陪伴在我們身旁。它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鴿子。在聖經《創世紀》的傳說中,是鴿子勇敢地飛躍地平線,到遠方尋找到新的陸地,並銜回橄欖枝,讓人類有了生存的希望,它是生命之鳥;一千多年後,這個故事經過畢卡索的妙筆渲染,躍然紙上,那幅著名的《和平鴿》表達了人們對戰爭的反思,它是和平之鳥;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西班牙歌曲,傳達了戀人間的離愁別緒,也取名叫《鴿子》,它是愛情之鳥。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把這麼多美好的象徵寄託在鴿子身上呢?《綠色空間》六集系列片 “鴿子檔案” (見:http://www.cctv.com/program/lskj/topic/geography/C13878/20050531/101497.shtml)將從鴿子的種群、生活習性、比賽特點,它們在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它們與養鴿人之間親密的感情,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遭遇的種種不公平等不同角度,向您展示和平之鳥的生存檔案,告訴您發生在世界各地有關鴿子的故事。
六集系列片《鴿子檔案》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31日 15:57)
鴿子檔案(一)6月13日
首播6月13日19:30
鴿子檔案(二)6月14日
- Jun 09 Thu 2005 16:54
草的集體轟趴記
攝影/卡車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