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83690902_5647795305250021_5115130241216612169_n.jpg

目前可見的數本台灣詩史,大都把蘇紹連的創作停留在2000年之前,尤其都只主論其散文詩,或少數超文本詩,其他詩作或多類型的創作皆隻字不提,這完全忽略了蘇紹連創作的多元性。現按照20224月台中作家期典藏館「戰後世代的前衛詩人──蘇紹連特展」的資料,整理如下,以供全面了解蘇紹連創作的幾個代表面向:

.

一、概觀蘇紹連的創作及其位置

.

1、評論家林燿德說:「蘇紹連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詩人,更是一個重要的典型,從他詩作中風格與世界觀的變遷,得以偵測出戰後世代詩人和臺灣地區整個文化環境、政治環境之間的互涉關係,其日後動向,亦極值得重視。」(見林燿德〈黑色自白書〉一文)

.

2、學者詩人向陽說:「蘇紹連是戰後臺灣詩人之中相當亮眼的一位,他的創作生命和詩路,從超現實主義出發,又回歸現實主義,並將兩者妥當結合鎔鑄,藉以和臺灣社會、土地進行對話。他永遠走在前端,具有敏銳的前衛性、寬闊的開創性和繁複的變化性。他的詩多樣多元,也多采。從散文詩到四言詩,從敘事詩到數位詩,他都為詩壇創下了典範性的佳作。」(見中央廣播電台【寫作這條路】第87集)

.

3、詩人李長青說:「蘇紹連是一名純粹的詩人,在現實與本土的視野之上,以其想像與虛構的文字風格,行於詩路,甘於孤獨。蘇紹連也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藝術創作者,整個人就是一個純質生命體,寡言修行僧,文字彷彿是他的身體,活生生的譬喻,竄流血管而為生活的修辭;攝影就像是他的呼吸,在書房以外的地方,城鄉走踏,流連光線與景深,以觀景窗與快門驗證,世間的存有。」《文訊》(421)

 

.

二、蘇紹連創作年表

.

    1968年,與洪醒夫、蕭文煌籌組後浪詩社於台中市。

    1969年,獲「教育廳學生文藝創作獎」大專組小說獎。

    1971年,與林煥彰、辛牧、喬林、施善繼、蕭蕭、景翔等人共組「龍族詩社」。

    1972年,重整「後浪詩社」,出版《後浪詩刊》共出十二期。

    1973年,參加台中縣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第一名。

    1974年,與陳義芝、莫渝、李勤岸、楊亭、掌杉、廖莫白、許茂昌、蕭蕭等人將《後浪詩刊》改版易名為《詩人季刊》,共出十八期。獲「創世紀二十週年詩創作獎」。

    1978年,第一本詩集《茫茫集》由大昇出版社出版。

    1980年,以《父親與我》作品獲第十六屆國軍文藝金像獎長詩銅像獎。

以《線索》作品獲聯合報小說獎極短篇獎。

    1981年,以《小丑之死》作品獲第四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佳作。

以《大開拓》作品獲第十七屆國軍文藝金像獎長詩銅像獎。

    1982年,以《雨中的廟》作品獲第五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優等獎。

    1983年,以《深巷》作品獲第六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1984年,以《三代》作品獲第七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1986年,兒童寫作指導專書《兒童樹》出版。

    1988年,以《童話的遊行》作品獲第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1989年,以《呼喊自己》詩輯獲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文學獎新詩首獎。

    1990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中國文藝獎章的新詩獎。

以《童話遊行》詩集獲第十三屆中興文藝新詩類獎章‧

詩集《童話遊行》由尚書文化出版社出版。

詩集《驚心散文詩》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詩集《河悲》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

以《安莉的腳和樹的手》獲十七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話優選。

以《媽媽眼中的孩子》獲十七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童詩優選。

    1991年,以《小孩與昆蟲的對話》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

    1992年,與向明、白靈、李瑞騰、蕭蕭、渡也、游喚、尹玲等人籌辦「台灣詩學季刊」社。

    1997年,獲台中縣文藝作家協會頒文鋒獎章。

童詩集《雙胞胎月亮》由三民書局出版。

1996年度詩選詩人獎。

詩集《隱形或者變形》(散文詩)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以《和一位詩人銅像相遇》詩作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詩類第三名。

    1998年,童詩集《行過老樹林》由三民書局出版‧

詩集《我牽著一匹白馬》由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出版。

以《世紀末台灣新戀曲》組詩獲第二屆台灣文學獎現代詩佳作,

【台灣詩土】網站及【現代詩的島嶼】網頁建立。

    2000年,設「Flash超文學」個人超文本作品網站。

    2001年,詩集《臺灣鄉鎮小孩》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2002年,獲台中市大墩文學獎頁獻獎。

    2003年,設「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網站。

    2004年,再度獲年度詩選(二魚文化出版)詩人獎。

    2005年,詩集《草木有情》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半年刊創刊,擔任主編。

    2007年,詩集《大霧》由台中市文化局出版。

詩集《散文詩自白書》由唐山出版社出版。

    2009年,詩集《私立小詩院》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主編《吹鼓吹詩人叢書》,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10年,詩集《蘇紹連集》由台灣文學館出版。

    2011年,詩集《孿生小丑的吶喊》由爾雅出版社出版。

詩集《童話遊行》(新版),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12年,文集《少年詩人夢》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14年,詩集《時間的影像》由台中市文化局出版。

    2015年,詩集《時間的背景》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16年,詩集《時間的零件》由新世紀美學出版。

文集《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由新世紀美學出版。

    2017年,詩集《無意象之城》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18年,詩攝影集《你在雨中的書房,我在街頭》由小雅文創出版。

    2019年,詩集《非現實之城》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20年,詩集《我叫米克斯》由遠景出版。

    2021年,詩集《曠遠迷茫:詩的生與死》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2022年,攝影文集《攝影迷境》由秀威資訊公司出版。

.

三、蘇紹連的創作緣起:茫茫少年詩人夢裡的一匹白馬

.

1、蘇紹連,1949128日出生於台中縣沙鹿鎮,從小生活在單純的小家庭裡,1962年,考進清水中學初中部就讀,由國文課對徐志摩、朱自清等人的詩文認知,到課外學生刊物、文學書籍的閱讀,他開始嘗試新詩創作與投稿。1965年考進臺中師範專科學校,大量閱讀文學書籍,持續從事文學創作。因為喜愛藝術,還選修美勞組,在繪畫藝術上涉獵不少,對於他的詩藝、及中年後進行的數位詩創作也大有助益。1968年,在校內與洪醒夫、蕭文煌籌組「後浪詩社」,這個詩社其後在七○年代戰後世代崛起時發揮了極大的影響力。

.

2、楊喚在〈童話裡的王國〉中寫小弟弟是騎著白馬到童話王國裡去的,而蘇紹連是騎著白馬到詩的王國去的,迷上詩的他已是一名少年。白馬,像雪似的,降臨在蘇紹連的腦裡,隨著他的思想行走,跟著他的感情奔馳,他想以一條繩索繫住白馬,就編織了繩索,用語言,用繪畫,用音樂,最後,蘇紹連選擇了用文字。

.

四、蘇紹連的散文詩:驚心動魄的隱形或者變形的自白書

.

11970年代初,蘇紹連最早熱衷的創作詩類,是散文詩,其創作量大質精,而且風格獨特,即吸引詩壇無數的讚譽和肯定,是繼商禽之後台灣第二位最重要的散文詩人。1974年創辦《詩人季刊》,即全心投入散文詩的創作,寫出了他的代表作〈七尺布〉和〈獸〉等作品,同年榮獲「創世紀二十週年詩創作獎」。

.

2、洛夫說:「蘇紹連跨進詩壇不久,即以一系列的『驚心』散文詩炫人耳目,震驚一時。」「蘇紹連的出現,意味著詩壇一種新的可能,他運用多變的意象和戲劇性的張力,為現代人繪出ㄧ顆受傷的靈魂。」

.

3、蕭蕭說:「蘇紹連詩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就是這六十首『驚心散文詩』,『驚心散文詩』出版之後,必將成為台灣近四十年來詩壇上重要的經典作品。六十首詩作就是六十個引爆點,每一首詩都值得以三千字的論文加以評述。」其中的〈七尺布〉和〈獸〉兩首散文詩選入國高中國文教材最多次,成為蘇紹連散文詩的代表作。

.

 

五、蘇紹連的敘事長詩:社會變遷下現實關懷的童話遊行

.

11970年,蘇紹連進入長期的小學教師生涯,他關注在工商社會轉變中的台灣鄉鎮生活。1978年起「中國時報」所設立的文學獎,包含小說、散文、敘事長詩等文類,其中規定敘事長詩得在二百行以上,掀起了長詩的創作風潮。蘇紹連參與競賽,總共得了五次長詩獎,另外又得了兩次「國軍文藝金像獎」長詩獎。這時期的蘇紹連,長詩題材,包括了台灣舊社會愛情、大學生入伍前的鬱悶、鄕土民藝家的故事、榮工形象、政治改革的局勢及預測等等,後來將九首長詩集結為《童話遊行》詩集,為二十世紀後半的台灣幽暗的年代留下寫照。林燿德說:「《童話遊行》收錄長詩九首,這九首詩貫穿了他的創造生命,呈現出一個隱藏作者發展的軌跡,他同時呈現了一個詩人的藝術自主與政治自覺。」

.

2、蘇紹連在1995年前的教師生涯時期,共參與了三個重要詩社:「詩人季刊社」、「龍族詩社」、「台灣詩學季刊社」,與前輩詩人洛夫、瘂弦、羅門有較多的書信往來,與同輩詩人洪醒夫、陳義芝、蕭蕭、掌杉、莫渝、汪啟疆、林煥彰等人有較密切的互動。詩社史,也成了蘇紹連在詩壇的活動背景。

.

六、蘇紹連的超文本詩:網路數位詩的文字操作實驗

.

11995年,電子數位的發展神速,造就了網路時代來臨,台灣的文學創作從紙本亦邁進了電子數位的形態,蘇紹連立即投入數位詩作品的製作,成為走在詩創作前端的詩人,他在1998年建立【台灣詩土】網站及【現代詩的島嶼】網頁。2000年,設「Flash超文學」個人超文本作品網站,並和中興大學外文系李順興合作建立「美麗新文字」超文本網站http://benz.nchu.edu.tw/~word/

.

2、李順興說:「蘇紹連的Flash詩作,以動態具體詩成分最為普遍,亦即,他的詩作致力於文圖之間動態擬象關係的建立。形式與內容合一的走向,或圖文相互映照的構思,到目前為止,仍是蘇紹連的創作角度。他的論述〈與超文本經驗鏈結〉也表明這個傾向,可謂中文詩界對動態具體詩論用力最深的人。某些詩作甚至把互動這個行為提昇到相當高的藝術層次,不再是單純的文本連結或揭顯工具而已。」

.

3、在網路上的蘇紹連,虛擬化身用名為「米羅.卡索」,在2004年因為數位詩的傑出表現,使他以網路虛擬的身份再次獲得年度詩人獎,可謂史無前例。

 

.

七、蘇紹連的無意象詩:背叛詩的意象開發詩的新領域

.

12011年蘇紹連主編《吹鼓吹詩論壇》第十三期,號召詩壇老中青三代共同創作「無意象詩專輯」,2017年他出版《無意象之城》個人詩集,入圍「台灣文學獎圖書類新詩金典獎」名單,另獲台灣文學館年度「文學好書推廣專案」補助,及入選2018年文化部辦的「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十大好書之一。蘇紹連創作並提倡「無意象詩」是詩壇有史以來的一種創舉,打破了詩壇長期以來獨宗意象為主流的路線。

.

2、蘇紹連在〈無意象詩‧論〉長文裡說:「『無意象詩派』,一個嶄新的詩創作派別名稱,但它的作品早在某些詩人出現過,故而不必訝異,也無須欣喜,只是詩學理論似乎未跟上它、發現它。它的理論目前似乎搜尋不得,現在,我們願意為它粗略描繪一個雛型,等待學者專家來修正。更重要的是,我們呼籲詩人用創作來實踐,只有作品才能建立『無意象詩』的詩學。」

.

3、向陽在臉書上說:「詩無意象可行嗎?紹連兄這本詩集之出,顯然是要證其可行,且無損詩意。在附於書末的長論〈無意象詩 論〉中,他提出了「無意象詩的文本特色」有五,()由現象構成難以言喻的詩意、()由意念和語意鋪設詩的藍圖、()搓揉詞語塑造語言的形式、()敘事與說理撐住架構、()空靈感讓詩意飄逸蕩漾。他舉了其他詩人的詩作來驗證他的論述,看來也能言之成理。」

.

八、蘇紹連的語言混搭詩:米克斯的孿生語言喇舌對話

.

11984年蘇紹連於《詩人季刊》第十七期首度發表三首台語歌詩,此後斷斷續續寫著台語詩,但他認為台灣社會現實中人們常是用華語與台語混搭交談,故而他認為詩來自生活,應該反映語言混搭事實,書寫華語台語混搭的語,甚且混搭客語、英語、日語等多元的語言,像米克斯犬貓,是混種的血統。他把華語和台語視為他自小孿生的語言,親自進行這兩種語言並置或混搭的寫作,以《孿生小丑的吶喊》和《我叫米克斯》兩本詩集作為見證。

.

2、天洛說:「我無法確知,蘇紹連是不是台灣第一個在詩中語言混搭的詩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是第一個公開提倡這類詩藝的詩人。他主編《吹鼓吹詩論壇23號》時,便推出『詩人喇舌‧語言混搭詩』專輯,反應還頗熱烈。專輯出版後,他更在《聯合副刊》發表〈認真生猴:談詩的語言混搭現象〉。」

.

3、王羅蜜多說:「紹連老師以創作華語詩為主,但偶而寫出的台語詩也相當紲拍滑溜,令人驚艷。譬如2007年出版的《大霧》,插入了十三首台語詩。2011年《孿生小丑的吶喊》,穿梭在華語和台語的不同語言空間,用所謂「孿生語言」相互吶喊,進入語言與心理交錯的層次。」

.

 

九、蘇紹連的攝影迷境:進入鏡頭回眸裡的詩與攝影探索

.

12002年蘇紹連自國小教職場退休後,在創作上除了原本的寫詩外,漸漸跨界到攝影的領域,他喜愛街頭攝影,因為他認為街頭攝影充滿著未知性,像寫詩一樣,是一種實驗和挑戰,要在偶然、巧合、等候之中,去得到機會,再發生作品。

.

2、蘇紹連說:「我從單一的愛好詩創作的身份,增加了一個愛好街頭攝影的身份,同時創作詩篇和影像的作品。原本我只是書房裡的知識探索者,卻在街頭上多了攝影的拍攝體驗,並累積每日所思所為的筆記‧」後來他將150多篇筆記短文結集出版《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一書,建構了他的攝影詩觀。

.

3、宋熹說:「蘇紹連在《鏡頭回眸》書中,不厭其煩再三強調攝影當作是一種發現的藝術;攝影需要對現實注目,注目現實中的人和物,你才會拍下被忽略的日常;只有脫離侷限的框框,延伸到被拍攝時的空間及時間所交織的現實背景,將現實背景納入影像思考,這才是真正的閱讀影像。」這即是蘇紹連的攝影創作走向。

 

 

 

 

 

 

 

arrow
arrow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