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中基測,國文科有一題,引用詩人余光中新詩「刺秦王」,這首詩出自余光中的新詩集《隔水觀音》,是一首六十幾句的長詩創作。

 這首詩卻被國中學生誤認為是古文,同時質疑題目太難。從電視報導中,看到余光中說這首新詩因為講的是歷史,所以用字比較濃縮,但不是文言文。考題二要學生答出誰是贏家變輸家,由於其中牽扯到歷史,確實對國中生來說有點難。
 有考生認為,〈刺秦王〉考題前文僅以兩行敘述張良雇了大力士去刺殺秦王、黃石公與張良的關係。後面節錄了余光中詩作的一段:
「亡國已三年,可恨那韓公子
幾時,才找到狙擊的力士?
百二斤重的大椎劈空一揮
也不到這暴君的冕頂
博浪沙,天色還未明
橋上正候著那褐衣的老人
鞋踢在橋下,兵書揣在懷裡
說星羅一天,棋佈滿地
這一局陰幢幢的長夜一過
贏家的棋變輸家的棋」

 考題分兩部份,第一題以「力士的大椎只揮到秦王的帽子」,多數考生都能回答此舉屬於「功敗垂成」;但第二題「誰在一夕之間從贏家變成輸家?」許多同學均無法作答;還有考生將余光中的新詩誤認為是古文,抱怨:「怎麼那麼多古文?」
 也是考生家長的台師大國文系教授王基倫,指出余光中的〈刺秦王〉新詩中牽涉到很多人物,但題目的前文說明僅兩行字,會讓考生很難作答,這題可能有疑義。
  此外,某知名電玩遊戲的劇情正是大力士、張良等人物所架構的情節,但其中有些情節是虛構的,並且將大力士神化。一位張姓考生就受此誤導作答錯誤,大喊:「怎麼這樣!贏家不是大力士嗎?」渾然不知在史實中,一夕之間由贏家變輸家的其實是秦始皇。
 余光中在電視新聞訪問中強調,確實在文言文的教學上,份量得再重一點才是。談到文言文,再對比前一陣子的去中國化爭議,余光中笑著說,去中國化哪那麼容易,歷史上元朝清朝都沒成功,而成語每句都是文言文,並有大部分已經融入現在的生活中,如何去中國化?
(以上資料引自http://news.yam.com/chinatimes/politics/200505/20050529194603.html
及電視新聞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oempoem 的頭像
    poempoem

    蘇紹連‧意象轟趴密室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