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1、社群網站管理者如何處理抄襲

  我對於創作上的抄襲,一向是深惡痛絕,沾上抄襲之名,會令人失去信任,會令人看不起。1996年以來,在BBS電子佈告欄曾遇見抄襲之作,看過最嚴重是整個張冠李戴,將知名詩人的詩換成自己的名;在明日台個人新聞台或是無名部落格或是UDN網誌,也看過抄襲詩作出作現。在自己設立的吹鼓吹詩論壇網路社群裡,會員達五六千人以上,因採開放不審作品制度,難免會有抄襲作品出現,但如經人檢舉屬實,或一概刪除抄襲作品,並撤除該名會員,另若是原作者親自檢舉,則依原作者的要求進行處理,多年前某一會員經原作者檢舉屬實,我身為論壇站長,即是這樣四個處理過程:「查證、刪抄襲作品、撤抄襲會員資格、公告處理經過」,此事經過,原檢舉作簡姓作家的新聞台也同步轉貼此公告訊息,為眾所知,何來有人汙衊我為抄襲者護航之說?我從無為誰護航的必要,抄襲者錯了是咎由自取,該受教訓,萬不可縱容。
  
2、以文本檢視文本的抄襲之嫌

  而這回的含羞草,我也沒有為誰護航,且兩人與我無相干,非我詩社之人。但因許多詩人和我一樣也寫了含羞草(像吳晟),連許多小朋友的童詩都有寫含羞草,所以我挑出了一個可以思辨的議題,即本文的「公共財」之說。我相信,這是討論是否抄襲的必備要件。我希望抄襲之嫌歸於文本,讓文本說話,斷然否認抄襲,或指責抄襲,也要有一個為大家公認而合理的理由。

    我痛惡抄襲,一個創作者的信守第一就是不要抄襲,就算有抄襲之嫌也很嚴重,我做我職責該做的事,說我自認為對的話,從不為抄襲者護航。這事,從抄襲之嫌到證明真否抄襲,是一條該走的公評路程非作者片面之言,也非我個人粗淺之言所能斷定。

 
一、從含羞草談起
 
  像含羞草這種植物的意涵,向來就是「害羞、怯懦、弱者、被欺侮者」,用為隱喻的意象,是「公共財」乃眾人皆知的事,後來雖有了霸凌這用詞,指稱眾人的欺侮為霸凌,也是原來欺侮的意涵,並非新意,仍是「公共財」,故而也不是能據為己用,別人就不能用含羞草來隠喻霸凌。所以當有二人、三人或是多人要以含羞草來隠喻霸凌寫詩,都是自由的事,在這自由的社會,寫公共財的詩雖有時間上的先後,但誰也不能干涉誰,或先寫者先據有。
 
二、含羞草題材是公共財
 
  什麼是寫作含羞草的公共財?以下三項:
1、含羞草的植物特性是公共財,例如葉片被碰會閉、過後會張開,枝梗有刺,春末夏初會開粉紅小花,有毒性,也有葯用,盡開在野外路邊或田邊,等等。
2、含羞草的某些意涵是公共財,例如害羞、怯懦等等。
3、含羞草的某些比喻是公共財,例如畏縮的人、害羞的人、弱者、被欺負者、被霸凌者等等。
 
  這種公共皆知的資料或一致合於共同想法而變為普遍性的概念,即是寫作上的公共財。像是一些知識、典故、成語、古詩詞等等,流傳於世於社會上,也皆是寫作者取用或再生的公共財。沒有任何寫作者可以宣稱據為獨有,或宣稱先寫入作品中就是自創。
 
  當有人宣稱這種公共財為自創、為獨有,那就真的變成「痣瘡」和「毒油」的笑話了。
 
 
三、含羞草之爭的詩作檢驗
 
我個人一貫是讀詩文本而就詩論詩,不讀人,不管作者是誰,只有詩才是王道。
2016年4月當含羞草之爭發生時,我正在整理我的散文詩〈含羞草〉詩作及試題一覽,見及也是含羞草,故而關心一下,談談對詩的看法。如下:
 
我看兩造的詩,真的寫得都不怎樣,普普通通,無過人之處,不是什麼特別詩作。用含羞草比喻為被欺凌者,怕她疼怕她痛,全無新意,多少年前我曾教小學生寫童詩,也是用這樣的意涵做為比喻意象。

當然,近幾年的集體欺凌事件發生,成為社會關注話題,才有「霸凌」這詞,兩首詩都藉機搭話題順風車,有點投機之嫌。

兩首詩取含羞草為隱喻是寫作的基本原點,這並不能做為抄襲的依據。
其中一首,若沒有詩題和副題來增強含羞草的隱喻意義,實是一首平鋪直敘描寫含羞草的詩,但詩題「封閉」用得很勉強,因為含羞草過後仍會自動打開,是含羞草植物的本能,並不是僅是封閉著,強調封閉,若是指責新聞事件被封閉報導或是校園封閉,則非含羞草自身的意涵。

另一首直接題為「含羞草」,且副題和前一首近於一樣,內容上,碰觸含羞草都是為了「好玩」,的確是有些人的童年經驗,因為經驗一樣,都由小時候提起,有一樣好玩的動機,這就沒什麼好究責是否抄襲。而這一首並沒有寫封閉和打開,而是寫了擬人化的描寫,如臉頰,並以「害羞」,以切合含羞草的含羞意涵,然後作者檢討人們這樣去碰觸,「她到底會不會痛」?停留在這樣的關懷點,前一首是停留在「要過多久/它才能重新打開」,旁觀意味濃,不如後者較貼近「感同身受」。

 
三、含羞草之爭的雷同檢驗
 
1、就時間點,就「含羞草/霸凌」的意涵相同,後寫者有可能延襲先寫者,但這是公共財,先寫者也是延襲者,這從網路搜尋可以找到兩首詩都不如一位律師寫得早,這位廖律師在2011年5月,談校園霸凌案例故事,就提到霸凌/含羞草之比了。而當年正是台灣談論校園霸凌話題正興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拿含羞草來比擬。何況這種比擬也是原本有含草羞草這種草名的老梗,只是由欺凌變霸凌一詞而已。(註1,附圖)
 
2、就文本題材及題材元素來看,大致如上一節所言,是有同也有不同的,相同的元素有「小時候好玩」「碰觸」「從沒想過」這三個地方,不同的是前者有「縮起來」「過多久重新打開」,而後者有的是「田間小徑」「害羞的臉頰」「會不會痛」,看起來,後者的元素多了些,且不同處各有千秋。
 
3、從公共財來看,僅是雷同,尚不能判為是否抄襲。那麼,接下來要檢驗的是,從詩作的表現方式,如語言句式、用詞,以及結構來比較是否雷同。基本上,小詩可以比較的地方不多。但這兩首小詩因詩題及如「小時候」、「好玩」、「從來」、「沒想過」,這四個起因和反思的述說結構方式都是相似的,故難免有抄襲之嫌。
 
4、但這種起因和反思的述說結構,也有可能是一般人習常的生活話語敘述方式,故而雷同了,尤其像這種碰觸含羞草的生活經驗,幾乎有過的人都是一樣的感覺,所以可以說,經驗相同、公共財相同、生活話語相同,造成雷同並不意外。
 
5、但雷同總是不好,尤其在公共財上,時間點上,以及後者看過前者的作品上,後寫者難免要承擔被質疑抄襲的風險。故而創作者不得不小心翼翼進行創作。
 
 
五、含羞草還有什意涵可寫
 
一位詩創作者,最重要的是發現題材的新意涵,用自己錘鍊的語言來寫,相信才會避免與與人撞衫。
 
底下分享一首吳晟和一首曾元耀創作的含羞草詩,並獻醜三首我的含羞草詩,看看有什麼的意涵。

1、意涵:不是羞而是怯

<含羞草>  吳晟
 
在少有人跡的地方
這裡 那裡
卑怯地繁殖
 
望見過太多的榮枯興衰
接受過無數的踐踏和剷除
卑微的我們
不再在意什麼
也沒什麼好申訴的了
 
星辰如何轉換
風雲如何變色
不關乎我們的事
我們只是 默默地繁殖
是的 我們很彆扭
不敢迎向 任何一種撫觸
一聽到誰的聲響迫近
便緊緊摺起自己
已密密的小小的刺
衛護自己
 
不必理會我們什麼
我們只是 默默地繁殖
不是羞而是怯
 
 
 
2、意涵:含羞草的因應之道——退讓
 
<含羞草> 曾元耀

我慢慢退出校園
因為有很多小手小腳觸碰我的身體
我也慢慢退出大街小巷
因為有很多粗糙的手,拉我、抓我、甩我
沒想到,最後我也得害羞地退出大大小小的公園
因為他們放很大聲的音樂
快樂地,順著音樂,用力踩在我的身體

媽媽說
那我們就住到懸崖邊
如果那些人來撫摸我們
我們就抱著他們到懸崖下
跳舞
 
 
3、意涵:含羞草的自我圈子
 
〈含羞草〉 蘇紹連

又回到年少的廣場
看見童伴們
每個人都有一個以上
的圈子情結
在自己的圈子裡,按讚
按讚,按讚,按讚

我只有一個圈子情結
就是害羞圈子
聚居在野草地裡
每到春末夏初
梅雨的遮掩下
偷偷的以粉紅色的
小花,開著,開著
像是按著
一朵朵的讚

一朵朵無聲的
憐惜著我的
粉紅色的

 
 
4、意涵:含羞草是有銳刺的

〈弱者的進擊——寫給欺凌者〉 蘇紹連

你輕輕碰我
我輕輕閉合
你看我示弱了
若悄悄離去
我也悄悄張開

若你想進一步折我
拔我、凌虐我
將會被我的銳刺
刺傷,刺到
你的手指流血而縮回去
 
 
5、意涵:含羞草是含情脈脈的

(暗戀——寫給戀人) 蘇紹連

告別了小時候
就天天盼望著
那些溫柔的手指頭
能來碰觸
閉門含羞的心

已經打開的門
當手指頭閃電似的到來
門卻又急急關閉
怕被發現心底的喜悅
待手指頭縮回去
為何才又慢慢的張開?
 
 
 

截圖資料補充

註1、2011年5月,一位律師談校園霸凌案例故事,就提到校園霸凌/含羞草之比了。或許沒有哪一個詩人(蔡仁偉或是劉正偉或是其他詩人)寫得比這位律師更早上網。更何況沒上網的不知有多少。所以一個公共財的比喻,並非是個人的創意。校園霸凌與含羞草
http://www.mdnkids.com.tw/law/detail.asp?sn=1036

 

[附錄]問我站哪一邊?我說,我站在作品文本這一邊。

這次事件,有一方要討論者選邊站,分為「有抄襲」和「沒抄襲」兩邊人馬,若不想選邊站,則叫人閉嘴,若想發言,則被用中指暗批不選邊站者為中立,幾乎像是對人辱罵或諷刺,詩人用這行為實不可取。(因我寫公共財來討論,卻被逼選邊站,所以要提此事)


實際上討論文學作品,並非只有兩邊,我相信有良知的人,大多數是站在作品文本這一邊。


中指比喻為中立?

〈中指〉蔡仁偉
 
他站起來
說自己最中立
台下立刻罵聲一片

 

什麼時候有中指比喻為中立的發想?
把中指隱喻為中立者,曾志朗三、四十年前就想過了。

arrow
arrow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