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延湘作品選之一

〈鋃鐺清音〉劉延湘
秋晨乍醒
那任意而颯爽的風
穿越窗櫺時
似乎有誰也旋踵而入
他祇是那樣輕悄地
打從百葉窗簾的縫隙擦身而過
為何
為何竟傳來泫然欲淚的
簌簌聲響?
答案──
窗上垂掛而下的百葉簾片
是一群不知自己罪狀與刑期的
囚徒們
手與足被聯結成串
被密密繫上了同式的鐐銬
當相互碰撞
就不免發出輕碎細瑣
且無辜的
清音

  喜得劉延湘作品〈鋃鐺清音〉一詩,內容簡述一個秋晨,風穿越窗櫺,似乎有人從百葉窗的縫隙擦身而過,為何卻傳來泫然欲淚的聲響,原來是百葉窗簾片相互碰撞,發出的清音。這首詩是寫一個發現,寫一個領悟。詩人的職責在於發現一般人未能察覺的事物現象,也在於領悟一般人未能體會到的事理情意,劉延湘的〈鋃鐺清音〉一詩在這兩方面都做到了。時間是在秋晨,充滿蕭瑟感,秋風是可以任意穿越的,而乍醒的人則是被困鎖的,詩一開始即暗中以對比的技巧建構詩境,人顯然不如風的自由,而風假自由之名可以任意入侵。
  從詩的第四行起,作者帶進了一個人:「似乎有誰也旋踵而入/他只是那樣輕悄地/打從百葉窗簾的縫隙擦身而過」,詩中的戲劇張力大為增加,且富懸疑性,詩人細膩的敏感度令人歎服;這個人是誰,是來探視乍醒的人?還是無意間進入?我想重點不在於此,讓作者感到疑惑的是:「為何/為何竟傳來泫然欲淚的/簌簌聲響?」如果說這種欲淚的聲響是傳達那一個人的來意,則那一個人是以付出憐憫來探望困鎖在屋內的人,如果是困鎖在屋內的人自我意識下的移情發酵,則屋內乍醒的人顯然有許多欲訴無門的心聲,期待一個訴情訴願的對象。
  〈鋃鐺清音〉一詩的後半以答案解開作者的發現,為什麼會有聲響?為什麼會泫然欲淚?從事物的現象來看,原來是百葉簾片碰撞發出的聲音,只是「泫然欲淚」的情意感受,才是詩底層值得探討的主體。在此,我們必須先有兩項認知:1、以寫事物現象為主的詩,若單單是披露表面的現象,未寓意理,則詩作有如空殼。2、以寫事理情意為主的詩,若單單是抒洩概念的情意,未具形象,則詩作有如幻影。在這兩個認知基礎上來讀劉延湘的詩,〈鋃鐺清音〉的事物現象與事理情意交融,寓意及形象具體可見,是非常成功的。
  劉延湘將百葉窗喻為「是一群不知自己罪狀與刑期的囚徒們」,前面說過,這是困鎖屋內的人的心理投射及替代,被投射的物品當成自己,作者說這些囚犯:「手與足被聯結成串/被密密繫上了同式的鐐銬」,把百葉窗的形象作這樣的描述,超乎一般常人對百葉窗的印象,卻恰如其象,令人讚賞。最後四行,是詩題所在:「當相互碰撞/就不免發出輕碎細瑣/且無辜的/清音」,所指的聲響即是百葉窗碰撞的清音,令人恍然大悟。
  在詩的事理情意來看,它藉百葉窗的形象另賦予囚徒的意象,因而詩中所欲表達的意圖大為明顯,這乃是此詩的最大目的。「不知自己罪狀與刑期」,不就意味著陷入牢獄的荒謬與無辜?或者是非法庭下的私牢奴囚?或者退一步思考,也許只是指生活情感上的困境,自己無法脫困,更或者是詩人論詩創作的困境。這首詩,是如此的耐人尋味。
  詩的鐐銬是什麼?是格律?是定義?是形式?是各流派?是各主義?還是詩人為自己設限的寫作習慣和風格?是的,以上皆是。也許大部份詩人沒有劉延湘的醒覺,不知可以從百葉窗發現鐐銬的存在,不知自己的罪狀與刑期,不知自己長年已被詩的鐐銬密密繫牢,如果只是依靠鐐銬本身的碰撞而發出無辜的鋃鐺清音,輕碎細瑣,徒增泫然欲淚的情緒外,還能有什麼作用?所以,我們所需要的是解開鐐銬,嘗試突破與創新,也許網路詩的質變現象可以徵引為鑑,在文本與超文本的合作下,為網路詩壇舖上一條新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