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封面

散文詩的新身份證   
  原以為在《隱形或者變形》出版之後就會停止散文詩的創作,沒想到與散文詩的情感藕斷絲連,竟也陸陸續續又寫了各種新實驗的散文詩,終於可以結集為這冊《散文詩自白書》。
 
散文詩,它簡單的定義就是:用散文的分段形式寫出來的詩。此外,就不必再規範它是甚麼了,或它應是怎麼了,都不要再規範,則散文詩的創作會自由自在,海闊天空,無限可能的面貌都會出現,讓它的發展寬廣,而不要讓它狹窄。
 
《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在網路首創「散文詩發表區」版面,提供發表園地,果然好手如林,例如:李長青王宗仁然靈曹尼等新世代詩人紛紛上場,大顯身手,創作出迴異於商禽渡也及我不同調性的作品來,在這同時,讓我警覺到散文詩必然有更多變化的面貌,是否我也該做一番新的開拓



 
創作的精神對我而言,就是不斷的翻新及延伸,並進行所謂的「策略寫作」,在「散文的分段形式」範式中加點甚麼,看會不會產生變化。我試著以我慣常的古典詩變奏來寫散文詩,也試著以百字以內的限制來寫微型散文詩,還有轉化回文修辭的技巧增添語言變化的趣味,然後試著背離「隱形」與「變形」而採「無形」的模糊內涵。這之中,微型散文詩寫得最順手,百字表達一個意象或意念,乾淨俐落而暢快,唯獨無形散文詩最為困難,要表達無形的意念,必須捨棄物象,但若無物象,則意象亦難以建立,沒有意象的詩,如何寫都不能順遂達至詩的樣子。
 
創作散文詩,我愈來愈謹慎,尤其對語言的錘鍊,認為散文詩的語言絕不是放鬆到成為散文,也不是偏向散文的流暢敘述層次,而是回到到詩語言的轉折隱喻層次,堅持詩的質地空間,散文詩才會呈現它的優質詩貌而受到重視。
 
2007年,我檢視之前多篇自己解析散文詩的自白,拿刀子解剖自己,哪裡流血哪裡痛,自己最清楚,每一刀劃下去,就是要看見散文詩生命的脈動。我一向贊成作者解說自己的作品,就如參觀畫展,跟隨畫家本人聽取其每一幅畫作的賞析,這比讀者摸象更容易進入作品的境界。
 
散文詩還有許多未知的空間可以開拓和充實,但願這冊詩集不是我對散文詩的告別,而是在新世代詩人紛紛創作散文詩的新風格同時,成為我加入新世代行列的新身份證,您呢,一起來寫散文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