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人想洗滌自己的心靈,最好的方法是每天至少讀一首不一樣的詩,在讀詩的過程中,藉由作者精心錘鍊的詩行文字,見到自己平時發現不到的意象及意義,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和情境的感動。

 台灣日報副刊《日日詩》提供了這麼一個欣賞詩作的平台,打開報紙,一首可能讓你驚呼或讓你低迴的詩,就躍入眼簾,鑽入心坎,每個字句彷彿不斷衍生的新細胞,向著全身各器官進行活化運動,讓整個人的內裡充滿了詩的能量。


 

1、向重量級的詩作者致敬

 本月的重量級詩作為詩人江自得的〈那些天,蔣渭水在牢裡〉,23日及24日連續兩天以大篇幅刊出的長詩,相當具有意義,所引起的情緒氛圍及感動漣漪,久久縈迴在我的心中,好久以來,一直期待看到台灣能再有大河詩型的敘事史詩,終於在江自得的筆下出現了。詩中有許多精緻的詩句,例如詩末這三行:「我緊擁一片涼涼的月光/把多年微溫的夢/稀釋成一滴滴鹹鹹的眼淚」,意象晶瑩剔透,其背後卻蘊含了無限的傷痛,感人至深。

 另一重量級的作品為詩人莫渝的〈流亡者〉〈傀儡戲〉〈禮物〉三首,政治性的批判非常強烈,句句都如利刃,切入要害,的確發人省思。莫渝本月還發表了一首〈千濤拍岸〉,詩句鏗鏘有力,與詩題的意義吻合,其中這幾行「海,不絕的動盪,永遠的濤聲/每一迴旋/每一曼妙的驚悚/都在摧枯拉朽的撞擊/都是捲天蓋地的震撼」,頗有撞擊震撼的感覺,令人驚心動魄。

2、為天下的母親感恩

 也許五月是親情的季節,描寫親情的詩作既親切又動人,雖然大多是溫馨的詩篇,但也有幾首較特別的作品,如媽媽對孩子的訓誡,或失去母親的感懷,都相當有意義。

 羅思容的〈母親〉,以四個隱喻來寫母親,充滿詩的想像。陳雅雯的台語詩〈尋〉,,語言輕輕柔柔,充滿親情的想望與追尋,表達得很真摯。小學生廖典萱〈花嫁衣〉,將白桐花與媽媽結合成意象,清新可喜。

 李敏勇翻譯的〈我媽媽的訓誡〉,告訴我們處在一個不安且充斥著陷阱及誘惑的社會,如何讓下一代有一個安全的成長空間,及該如何處理各種現象問題,這首詩足夠讓我們借鏡,並深深體會出詩中母親所肩負的教養責任。

 美紅的母子詩話〈有身〉台語詩,將懷孕的心緒說給腹中的胎兒聽,其中敘述爸爸關心懷孕妻子的情形寫得活靈活現,如「阿爸驚咱袂合味/探聽朋友佮厝邊/苦無仙桃互咱母子倘落喙/圓棍棍兮腹肚哪歕風/行著路親像不倒翁」,風趣的台語意味實在非常美妙。

 楊焜顯的〈車走耶愛〉也是一首台語詩,是以砂石車撞死一位正要去學校接孩子回家的母親的事件為題材,表達出孩子失去母親的心聲,句句都是親情的呼喚,格外感人。

3、為動人的意象喝采

 詩人向來追求意象的創造,詩中的意象往往是誘發讀者愛詩的原因之一,一篇意象新鮮而動人的詩,總會讓人眼睛一亮,如果含蘊了豐富的意涵,那絕對是一首耐人品嚐的詩。

 林文義的〈憂鬱,因為愛〉,讓人體會到,如果是因為愛的失落而引發憂鬱,但也因為愛的再臨,而撫平了憂鬱,此時呈現深厚的意象,曲折婉轉的鋪陳,以及完整的結構,是本月最耐讀的一首詩。渡也的〈紅眠床〉,寫得激烈而俐落,既有傳統文物的歷史意涵,亦有性愛象徵,且有蟲鳥意象,靜態的詠物轉化為動態的敘事,非常精彩且精緻的一首詩。林廣〈相思的紋路〉,借花卉吟詠相思,意象非常美麗,用字用詞熟練準確,無可挑剔。

 黑俠的〈小偷〉,有巧妙的構思,他將意象動態化,寫作技巧正如熟練的小偷,手法靈活,連續的動作「熄掉」「打開」「偷走」「拾起」「翻過」「翻進」「穿上」「躲進」,正如一幕動作片,毫無冷場。只是小偷偷走了實物「玩具」「電腦」,也有一些不實的「牙」「咳聲」「指紋」,但何以獨獨留下「鏡子」和「一排鞋」,卻又穿著「落葉的鞋子」?另一首詩〈故事本〉,翻書閱讀以船行下碇比喻,頗能經營意象美,尤其是閱讀有故事的書本,書中的故事雖已掩埋,若有若無的故事卻仍不時興起,但因力有未逮,難有大浪之洶湧突破。

4、為心靈及情緒而抒懷

 有人認為詩人是敏感的,情緒不掩飾、不壓制,卻也因而詩人的心靈是脆弱的,喜怒哀樂易於詩中表露。但我認為,有些詩人非常內斂,喜怒不形諸於詩,往往藉隱喻、象徵為之,非得一層一層掩飾不可。

 田運良的〈酒敘悲喜〉詩題既標明言悲喜,當然此詩必是有感而發,書寫情緒之緣由及變化的詩,詩中有酒有淚,然情緒控制得宜,像「不安的深更/於小天使的甜夢裡掀起陣陣騷動」寫得細緻而收歛,賦予神祇或小天使的安撫及關懷,不致於使詩中的表達太過濫情傷神。

 李魁賢的〈告白〉一詩,是對向明詩作〈自剖〉的附和,告白無異是自剖,剖析自我的心境,坦誠自己的想法,作者是這麼寫著:「來測試我的脊樑/在疏鬆的骨質中是否顯示/鋼鐵歷史的核磁共鳴」,詩中想的是欲與歷史共鳴,追求的是放空一切的實在,和無偽裝的素樸自然本質,與向明原詩〈自剖〉搭唱,相互取暖,意有所指。

5、為辯證而覓求趣味

 詩除了抒情為主外,有時理趣也是相當具有詩味的。以心寫詩,或以腦寫詩,其實各有可取之處,不宜說詩非抒情不可,有時加上一些理性的辯證,也會讓人有一種灌頂的清醒感。

 例如:硯香的詩〈晴天悲劇〉,從「天天下雨」,變成「天天祈雨」,進而「天天降大雨」,再變成「天天灑小雨」,最後「天天不下雨」,成為「那沒有眼淚的/晴天悲劇」,—詩中不斷辯證也不斷修正下雨或不下雨的意義,正如人類的思考,怎麼思考都可以被接受,不是假設,是本來的現象。

 又如:王添源的〈後設詩的理論與實踐〉,以詩論詩,隱喻加上辯證,「寫詩時不要感覺在寫詩/氣球因為迷失方向而爆炸」這兩句,前句直抒,後句隱喻,意義轉折並延伸,唯有親身出入創作此種經驗者,才有如此精妙的結論。

6、為肉身及其意念的書寫

 本月有關身體書寫的詩作有兩首:

 鍾順文的〈靜坐〉一詩,有意將靜坐的功能加入一些抗議的意識,首段寫靜坐如同把肉體「釘在屬於自己的泥土上」,暗示堅定不移之意志,第二段寫出抗議欲形成風潮,試圖讓強權者來了解靜坐者的心,最後一段再回顧自己因靜坐而會聚的風水如何沸騰。

 日本女性名詩,小川安娜〈崇拜女身〉,由前輩詩人陳千武翻譯,其註是最好的評介:「註:作者係日本現代詩人會會員,已出版詩集多冊。此詩以清洗女身那個地方為題材,發想新奇。內容把生產生命的意象所隱藏的心情,顯露出神聖的主題,得到廣泛的好評。」

7、為城市空間拼湊地圖

 某界的〈天津路〉一詩,寫城市街景,語言凝練,兼以野鳥視野書寫觀點,例如:「從野鳥的視線臆測/微傾市招與火紅布幕/頡頏勻稱的角度」,這種寫法及對都市的視角,是非常好的比喻。

 而何光明的詩〈寂靜〉,其主旨透過寫景,在表達寂靜的感覺,作者以圖構式的視覺角度描寫空間,注重線條、形態、遠近等等技法,例如「孤影垂直」和「橫臥的平原」,形成交叉的幾何構圖,「成千上萬的眼睛重疊、圍繞」呈現「數大為美」的美學感,「船就越來越小,越遠」則以透視的角度製造了深遠的空間。

8、為溫馨的生活祝福

 廖文豪〈梅雨來了〉,來了的步驟,由遠而近,東西一樣一樣的濕了,漸層似的描寫,從文字、語言….到背影,都被雨水弄得濕淋淋的,這種情況,讓奶爸最切身的感覺是,整個地球像「女皃剛換下的尿布」,這比喻多麼精準實在,活生生的詩就是這樣來自於生活。

 感謝五月的詩人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多不同的詩,每日讀詩,真的促使身心不斷的活化著,詩,永遠是最美妙的語言藝術,而藝術是自由的,詩怎麼表現,讀者怎麼解讀都是被允許的,不過,還是以詩作本身為本,讓詩本身說話,詩有多少字,就說多少話,然後就是你自己的聯想,自己思路的延伸與奔馳,至於像評論者或賞析者,其實也不宜為詩添加什麼說詞,讓詩自己說,讓讀者自己與詩交談,而不是與評賞者交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