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1.JPG

1996年12月,台南,出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詩刊,叫做『伊塔』詩刊。

為什麼叫做『伊塔』?大概是跟建築有關吧,因為這本詩刊出自成大建築研究所IHTA研究室。
和「塔」字搭上關連,就讓人聯想到「塔」的造形之美〔結構層層疊疊、尖而高、或如金字塔壯而大﹞。
詩社成員之一“林”的序說得好:「寫詩和構築相似,但不相等,藉詩邏輯破碎,感覺重整秩序,藉詩建築思考,文字建築,.....」 可見其本行建築,寫起詩來亦建築的思考契合。
.
『伊塔』詩社可以見到的成員只有四位:吳、黃、柯、林,分任發行人、社長、主編、顧問、社務委員等職。辦一個詩刊,四個人已足夠了,在台灣,也有一人詩刊的。
現在來說說這四位成員:
一、“吳”:他著重自我的存在意識,可能多愁善感,寫詩是他自愉且娛人的事。
二、“黃”:他自幼被逼讀詩書,所以可能語文底子不錯,然而,寫詩跟語文底子沒有絕對關係,一首詩如何出現,是他現在還質疑的問題。
三、“柯”:他喜歡幻想,慣於「頭厘無」的說話方式 ﹝很好,這種方式可以形成詩的語言特色﹞,他不相信永恆,可是卻覺得年歲漸增,該寫些作品了﹝留下作品可能是永恆吧
?﹞。
四、“林”:他喜歡「跳躍式的說話方式」﹝有人說散文像走路,詩像跳舞,跳躍式的語言適合寫詩﹞,他認為詩是繆思的肋骨的排列組合、是靈魂的釋出。想法很好,頗能把握詩的精髓。
.
以上四位『伊塔』詩人,有如南方的詩人之塔,塔尖上空熠熠發光的新星,令人喜悅及期待!
.

『伊塔』的主角“黃”就是當年活躍於bbs的kant(黃恩宇),1997年他榮獲中國時報舉辦〈情人節情詩大賽〉首獎,打敗許多參加的名詩人,得獎作品〈非軍事區的妥協〉曾發表在連線詩版上,原詩如下:

太陽觀賞完一齣吵架的戲
已經回去睡了
哆嗦的石椅上
妳我肩並肩
袖子與袖子之間的空氣
嚴如北緯三十八度線
妳我的眼睛各自看著前方
第一片葉子掉下
上面刻著賭氣的眉
第二片葉子掉下
上面畫著緊閉的唇
第三片葉子掉下
上面鑲著麻木的臉
第四片
第五片
第六片
葉子持續地掉落
妳我的眼睛依舊各自看著前方
慢慢的我發覺
有一隻左手探入我的外衣口袋
慢慢的我發覺
我的右手也探入我的外衣口袋
慢慢的我發覺
那隻左手緊緊被那隻右手握住
也好
一左一右
各派五個代表
在口袋內合開一間板門店
關起門來
祕密協商
雖然
妳我的眼睛依舊各自直視著前方

詩人余光中寫「雙人床」以戰爭喻愛情,而kant的這首詩也以戰爭喻愛情,另有一種寫法,很有創意,真棒的一首詩。
記得當年他在詩版上的簽名檔是「史蘊意匠千百載/論恣笑談兩年終」。
而『伊塔』在第二年成員增加了多位,但出版第三期後就終結了,謂是「兩年終」,真可惜呀。
現今,如何去找到詩社的成員呢?
網路再怎麼風雲際會,終有會煙消雲散的一天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empo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